
“仅上周末两天的门诊量可查配资实盘平台
超过4000人次”
儿童流感高发期来了
不少孩子被“放倒”
近日,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医院自10月下旬起,该院儿科门诊量明显上升,其中发热患儿显著增多。
病原学筛查数据显示,这些发热患儿中甲型流感占病因构成的40%以上。
,时长
00:16
今天,我们就来全面了解一下甲流,学会科学应对,让健康多一份保障。
一
认识甲流:它到底是什么?
1. 甲流: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它与普通感冒不同,致病力更强、症状更重、也更容易引起大规模流行。
展开剩余83%2. 病毒家族:流感病毒分为甲、乙、丙、丁四型。其中,甲型流感病毒因其宿主广泛(人、禽、猪等)、变异速度快,是最容易引发大规模流行甚至全球大流行的类型。我们常听说的H1N1、H3N2等,都是甲流病毒的常见亚型。
3. 与普通感冒的区别:很多人会混淆甲流和感冒,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表格来区分:
二
传播途径:甲流是如何“找人”的?
甲流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。
1. 飞沫传播:当患者咳嗽、打喷嚏或说话时,会喷出含有病毒的飞沫。如果您在近距离(通常1-2米内)吸入,就可能被感染。
2. 接触传播:病毒可以附着在门把手、电梯按钮、桌面等物体表面。健康人的手接触这些被污染的物体后,再触摸自己的口、鼻、眼,病毒就会趁机而入。
※ 甲流患者在症状出现前后均具有传染性,潜伏期通常为1-4天。
三
主要症状:如何判断自己可能中了甲流?
感染甲流后,并非人人症状相同,但典型症状包括:
1. 高热不退:体温可达39°C以上,持续3-5天。
2. 全身“散架”感:明显的头痛、肌肉酸痛、关节痛,感觉浑身无力。
3. 呼吸道症状:咳嗽(通常是干咳)、喉咙痛、流鼻涕。
4. 其他伴随症状:部分患者,尤其是儿童,可能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泻等消化道症状。
※ 高危人群需特别警惕:老年人、年幼儿童、孕妇、有慢性基础疾病(如心肺疾病、糖尿病、免疫缺陷)的人,感染后发展为重症(如肺炎、呼吸衰竭、心肌炎)的风险更高。
四
治疗与护理:如果不幸中招,怎么办?
及时就医,对症治疗
1. 抗病毒药物:医生可能会开具奥司他韦、玛巴洛沙韦等特效抗病毒药物。这类药物在症状出现48小时内使用效果最佳,能有效缩短病程、减轻症状、降低重症风险。请务必遵医嘱用药,切勿自行购买服用。
2. 对症处理:高烧时使用退烧药(如对乙酰氨基酚、布洛芬);咳嗽严重时使用止咳药等。
居家护理“五部曲”
1. 隔离休息:立即居家隔离,多休息,减少与家人的接触,尤其是高危成员。
2. 补充水分:多喝温水、电解质水,防止脱水。
3. 注意营养:饮食清淡、易消化,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摄入。
4. 保持通风:每天开窗通风数次,保持室内空气流通。
5. 佩戴口罩:患者及家人都应佩戴口罩,降低交叉感染风险。
※ 注意:如果出现呼吸困难、胸痛、持续高热不退、精神萎靡、严重呕吐等情况,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。
五
科学预防:构筑健康防线
预防永远胜于治疗。应对甲流,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有效措施:
做好个人防护
——切断传播链
1. 勤洗手:使用肥皂和流动水,或含有酒精的免洗洗手液。
2. 戴口罩:在人群密集或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,规范佩戴口罩。
3. 遵守呼吸礼仪:咳嗽或打喷嚏时,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。避免触摸眼口鼻:未清洁的手是病毒入侵的“捷径”。
增强自身免疫力
——中医药联合调理
1. 均衡饮食:多吃蔬果,保证营养。
2. 规律作息:避免熬夜,保证充足睡眠。
3. 适度锻炼:增强体质。
4. 保持良好心态: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。
部分感染患者会出现持续性咳嗽,干咳不止或咳痰不出,严重的甚至可能造成白肺现象,所以在前期选对用药是关键。从救治实践显示,中医药早期介入、中西医协同治疗,可以从整体调节改善患者症状。
甲流虽猛,但可防可控可治。面对它,我们无需过度恐慌,而是应该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,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。
📣 温馨提醒
今年流感季或提前到来
疫苗接种时间也应提前
更应引起重视
尽早接种,及时检测
诊教授
4
35
推荐
写留言
复制
搜一搜可查配资实盘平台
发布于:四川省中鑫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